2025年7月29日上午,山东大学核科学与能源动力学院“烽史承红”调研队步入青岛市博物馆。这一支以“烽”记壮烈、“史”载艰辛、“承红”续写时代担当的青年调研团,携着一颗虔诚的心,踏上一段回望硝烟、倾听赤诚、体悟传承的红色寻访之路。
跟随讲解员坚定的步伐,我们穿越时空隧道。革命战争史陈列馆中的革命文物,褪色却重如千钧。一幅幅被炮火熏染发黄的地图,标记着无数无声的奔袭轨迹;青岛民众踊跃支前的独轮车、磨得锃亮的支前扁担,仿佛仍在低吟昔时万众一心共赴危难的磅礴力量;一件件褪色的粗布军衣,针脚早已粗糙变形,却倔强地承载着一往无前的奋斗背影……每一件革命文物背后,不仅是个体生命的印记,更浓缩了一座城市的集体勇气与信念长城。它们无声诉说:支撑无数战士前仆后继、民众戮力同心的,正是对祖国命运沉痛悲悯而生发的最纯粹的热爱。硝烟虽逝,但“爱国”二字所承载的那份不容亵渎的神圣,穿越时光,今日仍炽热滚烫。
展开剩余55%步入“军民情深”主题区,另一幅鱼水交融的画卷徐徐铺展。军民合力自制的军鞋、锈迹斑斑却无比珍贵的武器修理零件、渔民冒险递送物资的帆船模型……历史在此处告诉我们,伟大从不仅仅由英雄独自写成。这些看似微小却不可或缺的日常片段,正是人民伟力的真实镜像。青岛保卫战中的每一个胜利符号里,都凝结着普通工人、渔夫、农妇的无名汗水与赤胆忠心。它们无声昭示着一个真理:钢铁长城的力量根基,深埋于人民土壤之中;血脉与共的情意,是我们民族不断翻越艰险山峦的永恒动力。
于凝重的历史空间驻足沉思,“烽史承红”队员们心潮奔涌。我们深知,“红色”从未真正退入泛黄的册页,它已成为流淌在中国人血脉里的精神密码。今日青年人铭记昨日的铿锵足迹,并非只为回望。我们所追寻的信仰光辉、所守护的文化基因,正召唤着每位后来者——在“烽”火相传的信仰中筑牢精神堡垒,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上书写属于这个时代、属于青年的赤诚篇章。
烽火硝烟淬炼信仰,红色基因融入血脉。青岛博物馆之行,为我们年轻的眼眸洗去浮尘,刻印下国家与人民相连的壮烈史篇。我们将带着这份赤诚的启示返航:山大核动力学子肩上的重担,正是将先辈披荆斩棘的接力棒稳稳握牢,为民族复兴熔铸新时代的核能之火。今日以心承红,明日,我们便是星海征程中那簇不熄的微光!
发布于:山东省嘉喜网-配资门户网官网-实盘杠杆配资-配资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