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党员以赤子情怀创办日记博物馆
鲜为人知的是,创办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人竟是一位从企业退休的老党员——康殿英,怀着对党无比热爱的赤子情怀,他自筹资金,创办了这家日记博物馆。
康殿英出生于1944年,笔名子辰,号中华文人,河北保定人。他不仅是一位有几十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文化学者、书法家、收藏家、企业家、思想家。他早年创业从事建筑行业,还曾被原国家建设部授予“新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家”荣誉称号。他不仅拥有高级工程师、经济师、政工师的“三师”职称,国学造诣还很深厚,是河北省保定市文化界的代表人物,研发、书写、编纂、主编出版各类国学及书法类书达百种,出品数万册,且完成了两项研究课题,并有多种文创产品获多项发明专利。
初见康殿英,记者感到他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完全不像是一位耄耋老人。在他的工作室里的墙壁上挂着毛主席画像,工作室外的走廊墙壁上也挂满了他的一幅幅书法作品。
2004年康殿英从企业退休,从此全身心地从事文化艺术方面研究。他创办了中华文人艺术研究院、保定国学学会、保定文化促进会、保定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此外,他还组织举办十多次国内国际大型书画交流活动,受河北省书法家协会委托组织成立楷书委员会并举办了河北省首届楷书大展。凭借这些成就,他被保定市政府部门评为“文明市民”“保定好人”;荣获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双项大奖;《大艺术家访谈——著名书法家康殿英》曾在全国52家省市电视台联播,入编《共和国功勋人物志》。
谈起日记博物馆的工作宗旨,康殿英表示,就是为了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博物馆(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指示精神,通过日记博物馆,发挥着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作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康殿英表示:“博物馆自创办以来,始终致力于打造红色教育文化园系列工程,旨在构建学党史铸党魂、学军史铸军魂、学国史铸国魂、学民族史铸民族魂、学毛泽东思想史坚持和发扬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五史五魂’精神内涵,让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共产党员就是要自觉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实际行动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毛泽东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不仅是想将这座承载红色基因和文化的日记博物馆建设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将来还要建成全国人民的日记银行、日记文化交流中心。让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充分发挥党魂、军魂、国魂、民族魂、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开拓奋斗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据了解,2015年5月,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文化项目被国家版权局批准。当年10月,在康殿英倡议下,他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教授,联络有关机构成立了河北省国学学会,并被选举为第一届会长,同时,由他率先筹建的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大幕拉开——当年保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等领导为建馆启动揭牌;市精神文明办等有关单位的领导经常检查指导工作;康殿英退休前创办的企业——同美集团提供了人力、财力、物力、场地的支持;康殿英的几个子女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纷纷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父亲;诸多日记爱好者主动捐赠日记……河北省精神文明办也将该馆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为建馆给予了30万资金的支持。
目前,博物馆占地约15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全馆分为五个部分,博物馆展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区、研学教育展区、学习长廊展区、思政课堂。馆里收藏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各时期共产党员、英模人物的日记、史记、碑记、物记藏品近万件,其中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登记的有1164件套(2253件)。
2023年6月,康殿英同参观日记博物馆的领导同志合影,左起:人民日报社《中国报业》原副总编周振明,原总参政治部大校、研究员、昆仑策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王立华,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馆长康殿英,原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离湘,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原副局级巡视员生秀红
以收藏党员日记为特色的博物馆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情况,记者应约来到位于保定市郊的日记博物馆进行实地采访。到达目的地后,记者发现,日记博物馆是建在一个大院里,院子里面分布着几幢平房,还有长廊、凉亭,进大门口不远处还矗立着一尊高大的毛主席站立雕像。
在博物馆内,记者在康殿英馆长的引领下,一边参观,一边听着他和工作人员的讲解。
记者看到,几乎每个展室都有专门的柜橱或展示柜,里面收藏或展示着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各种日记本、报刊、碑记等文献资料,另外还有一大型展厅,专门收藏陈列着各种各样的毛主席瓷器塑像、毛主席像章,以及有关毛主席的文献史料、字画书籍等,可以说藏品十分丰富,较为少见。
采访中,康殿英告诉记者,“建设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一是收集、珍藏1921年建党以来各个不同时期的老红军、老八路、老将军、老干部、老党员的日记、史料、文集、回忆录,这些日记现在不收集、珍藏,恐怕以后就更难找到了;二是党员日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素材,参观者通过学习,有利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三是以这个馆为依托,倡导党员和群众写日记,写好自己的历史,一方面通过写日记,陶冶情操,另一方面,留给后代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也是前两年我们馆向党的百年华诞的献礼。”
记者发现在院内中央旗杆下玛瑙巨石上的红色党徽和“信仰”两字引人注目。在院里还有一处“核棋亭”,亭子中的桌子上摆放着用大理石制作的一种特别的棋盘、棋子,棋子上印着“诚信”“爱国”“富强”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词汇。康殿英自豪地说:“这是‘核棋’,它是我发明研制的一种特别的棋,并且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商标权、专利权,供参观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记博物馆的创办、“核棋”的发明,这些反映了康殿英的创新能力之强。为了宣传红色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可以说是实实在在地做事,认认真真地思考。
2024年7月9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日记博物馆挂牌,康殿英馆长同该学院的部分师生合影
开展红色教育的大学校
通过采访记者感到,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创办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以收藏展示党史文献,展示老革命、老党员各行各业英模人物日记为主要特征,这在国内民办博物馆中绝无仅有,可谓填补了国内民办博物馆在日记收藏方面的历史空白,成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宣传革命文化的一处重要基地。
从建馆初期至今,康殿英从来没有停下收集日记资料的脚步,目前,博物馆共收集日记手迹本及大量日记资料达4000册。他说,“日记博物馆的馆藏资料不断完善,大量而丰富的日记资料,反映了日记人的精神世界,让人读了感动,激发了我不忘初心的情怀,我要为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和高尚情操树碑立传。”康殿英在他的专著《日记学》中曾这样写道:“我曾访问了山东的朱彦夫先生,他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被炸掉了双腿双脚和右眼,他不想躺在功劳簿上,在养老院度过一生,他拄着双拐,拖着17斤重的假肢回到村里,当了25年村支书。他办夜校,建美丽乡村,带领村民致富,成为时代楷模。他写了两大本日记,一共写了7年。在日记中展现了他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共产党员的高尚精神境界。这样的人鼓舞着我,激励着我。”正是这些英模人物的日记,激发了康殿英在创办日记博物馆过程中克服种种困难的勇气。当问起康殿英为什么要个人出资创办这个博物馆时,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深感党恩,我不图名、不图利,办这个博物馆就是想为党做点事,为社会做点事,为后人做点事。”一番话朴实真诚,道出了一位老党员对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也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康殿英最崇尚雷锋精神,他不仅创办了日记博物馆,平日里也热衷于做好人好事,过去办企业,他就为员工做了许多民营企业没有意识到的事,比如最早给企业员工实行养老保险基金制度。熟悉康殿英的人甚至尊称他为“活雷锋”。著名杂志《雷锋》也曾以《开创红色文化产业的活雷锋——记日记博物馆馆长康殿英》进行报道,赞扬康殿英热心公益,敢为人先,无私奉献,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4年8月,日记博物馆受邀参加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技术博览会。康殿英(中)带队参加
某书画协会的一位领导在留言薄上这样写道:“共产党员是由特殊‘材料’构成的,其特殊在于日日修养、日日勤奋、日日奉献、日日筑梦。而记录这些心历路程的文字,实为向时代和人民群众报告的心声。而有此展出的平台,弥足珍贵。向奋力建设此馆的有心有识之士,致以满心的感激之情。”还有位河北的大学生在参观后留言时写上了“想入党”三个字……
2016年,康殿英被授予“全国第十三届十佳孝贤”称号。同年,他受邀参加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举办的第五届“党性教育延安论坛”,并在会上作了主旨发言。2017年4月,他受邀参加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新形势下非公经济党建工作研讨会”;2017年6月,他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中心主办的第十届廉政研究论坛,并作了交流发言;2018年5月,他受邀出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上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第五届“执政党建设理论与实践”高峰论坛;在2018年的日记文化座谈会上,时任河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王离湘、时任保定市副市长杨伟坤,对康殿英多年来不求索取、只求奉献的精神及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2019年康殿英荣获全国仅评选十名的第十一届“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杰出传承者称号。
春华秋实,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日记博物馆发挥的影响力,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目前,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已经成为许多院校、党政机关、社会活动的场所。2023年七一建党节期间,在“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推介会”上,日记博物馆申报的“日记博物馆里的初心故事”项目被评为全国百强案例。此前,博物馆已被多家机构授予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例如:解放军驻保定某部爱党爱国教育基地;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大思政课堂教学实践基地;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实践基地;河北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实践基地;河北金融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河北省国学学会社会实践研学基地;保定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保定市社会组织党员教育基地;河北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河北省第一批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雷锋精神保定研学基地、保定市多个单位院校党员教育基地、爱党爱国红色教育基地等。
康殿英撰写并出版的图书
为了配合博物馆红色教育工作的开展,康殿英不仅研发了“核棋”,还出版了《共产党员日记读本》《百名共产党员日记解读》《日记学》《向党说句心里话》《千篇红色日记十人集》等著作,发表了20多篇论文。由日记博物馆工作人员自创的日记视频片两次登上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石家庄广播电视台连续播放日记博物馆的精选日记,一周内新华社客户端浏览量达到50多万次。日记博物馆已经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许多观众参观后感到颇受教育,认为日记博物馆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的作用。博物馆创办至今,先后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参观人员达10万多人(次),参观者们写下了大量留言,称赞建设这样的日记博物馆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成为保定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一张靓丽名片。
通过了解日记博物馆开展的各方面工作,记者真切地感到,日记博物馆深入践行了习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博物馆(院)就是一所大学校”的指示精神。在教育党员和群众“学五史”“铸五魂”方面,博物馆发挥了“一所大学校”的教育作用,成为开展红色教育、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基地。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
2024年第19-20期
作者:康殿英
2004年我退休后,心中文化梦想的火花重新燃起。开始投入大量精力、财力专业从事儒释道传统文化研究,组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2012年党的十八大闭幕后,党中央提出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从文化上看,中央八项规定深刻祛除封建糟粕和西方腐朽文化影响,以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变革,增强文化自信。通过纠“四风”、树新风,既整治显性问题,又根除思想文化根源,推动移风易俗,壮大主流价值。这给了我很大触动和启发,开始了从儒释道文化研究向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研究的大转变。
一、巧合、问题与背后的思考
2025年5月20日上午,我在库房里找我十年前的临摩作品文徽明腾王阁序时,发现了十年前所写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6尺4条屏和两条配文),我将其拍照留存。当副馆长李保台看到这些书法作品的照片时,他突然想起什么,“忘给您说了,刚从市民政局社会组织党委领来现在学习八项规定精神的一袋文件资料”。他递过文件袋,我打开看到其中一篇署名纪言的文章《八项规定改变中国》,有10来页。不禁想到,十年前我写八项规定的书法创作与今年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两件事想说来有些巧合。另外还有一个巧合。上周的一天下午,原市文旅局副局长万进儒与我谈论文化研究。他说,我想知道您是怎么从研究释道文化又转向了研究红色文化,进而成立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的。我说这要说起来就话长了,你问我是怎么转变的,简单一句话就是党的十八大后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改变了我。其实,自建馆后有很多人也问过我万局长提出的问题,我的回答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了我很大启发,是十八大后党中央提出的八项规定改变了我,还有中央“两办”发出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工程意见指导了我。我第一次看到中央把文化加上“工程”二字,引起了我格外的重视,开始深入思考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把文化列入工程。
二、退休圆梦与国学文化研究
2004年我退休后,为圆我的文化之梦专业从事文化研究。苦练书法,多次组织举办全国和国际书画大赛,吸引了7个国家34个省达3万多人次,仅中国书协、中国美协会员参加就达700余人次。在我举办首届全国书画大赛中,我书写出版《金纲经心经》产生了一定影响,结识了很多书画朋友,从中认识了真广大师,我们俩一拍即合,要成立保定佛学研究院,但由于某种原因没有办成。后来,我通过多方努力成立了中华文人书画艺术研究院。受当时社会大环境儒释道文化复兴及“《论语》热”的影响,2007年我举办了全国首例儒释道文化大赛,之后我的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当时知名书画文物鉴定家傅宝世曾对我说:“这次全国大寨你可出了名了。我刚从深圳回来,2006年深圳搞了一个道教书法展产生很大影响。今年你搞了孺释道文化全国大赛,说还是保定人历害。这不同于“文化大革命”时保定武斗最历害,现在是保定成功举办了全国首次孺释道文化大赛真地很历害。”当时我书写了很多《金刚经》《心经》书法作品,亲自送到了11个寺院,别人还代我送了20多处。经原保定市政协主席贾瑞增指教,我为捐赠国际孔子学校,写了105米的《论语》长卷,还写了很多三教九经等作品。我书写了中华国学经典道儒释和毛泽东诗词经典的四卷丛书,由文物出版社出版。此后,我开始重点研究古代八大思想家(个人观点),办公室墙上张贴的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墨子、荀子、董子、朱子八位名家大幅画像,还书写了多幅四书五经简析和八大思想家简介的书法作品,把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儒释道文化中去,深入研究四书五经、三教九经等传统文化,2010年,我成立了全国地市级第一家国学学会--保定国学学会。我出版了《康殿英文库书法集》上下部、《国学名篇》33卷、《国学新篇》33卷的集全文单字帖学字典。这些更引起本地、外地擅长书法.易经、道教、佛教人物、看风水的、算卦的看手相看面相的,还有探讨玄学、心理学的都前来接洽,整天接待各方来客。当时还受于丹、翟洪深、易中天、王大惠等儒释道文化名人的影响很深,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当时我撰写的对联书法“传统文化需跟祖,复兴国学要追宗”,受到有些人的质疑。有人说应该是“认祖归宗”不是“跟祖追宗”,说我写错了,别再向外宣传。这就是我个人的思想理念,我认为“跟祖追宗”和“认祖归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这时,从小就热爱毛主席、学习毛泽东思想的我内心感到了一些迷茫。社会上出现了非毛化迹象,很多人都不再提毛泽东主席的名字了,说什么毛泽东打仗行、搞经济不行,抵毁毛泽东。而我在大搞儒释道文化同时并没有丢下毛泽东文化,我不仅出版了孺释道毛泽东诗词经典从书四卷,还编书写了学习毛主席十篇文章的感赋.…..毛泽东“十论”颂(“十论”即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论人民民主专政、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民主主义论、论政策、论联合政府、将革命进行到底、论十大关系十篇文章),每篇用七言四句话进行概述,该作品被选入长城文化碑刻。
三、触动、启发与思想大转变
《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解决了新形势下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推动了党风、政风、社风好转。中央八项规定是党的十八大后制定的第一部针对中央政治局的重要党内法规,它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坚定不移的。此时,经过深入学习领会八项规定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我满脑子的国学儒释道文化立刻有了非常明显的转变。我把我办公室墙上的八位儒释道名人画像全部换上了大幅中央八项规定内容两侧带对联的书法作品(现保存为藏品),从此我开始大量书写八项规定书法作品,当时有不少领导都要了我写的八项规定书法作品,2013年首次在北戴河国学论坛展出我的八项规定书法作品。2014年北戴河国学论坛上,上海某同志提到2010年中国的《诗经》在法国巴黎评选国际好书名时获奖夺冠,后经我考证得知上海某同志说的地址有误,正确的是由中新网2010年02月22日报道,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2010年度“世界最美的书”评选日前揭晓,中国古籍经典《诗经》一举夺魁,这是中国人的骄傲、应该庆贺,当时大家鼓掌。当我发言中提出《诗经》好书名获奖应是中国人老祖宗的骄傲,不是现代人的骄傲,当时全场气氛有些冷清。我说这只是我个人的观点,它不代表保定国学学会。因为有些话不便在大会上讲,但是,我出版的《保定文化经典保定名胜景点赋》的前言中写入了--我们当代文化大家们都干什么去了,难道再过两千年我们还拿《诗经》再去获四千年的奖吗?该书前言中的这段话被河北省文化厅艺术处尹长森处长看到,打电话表示赞誉。从此,我基本停止了儒释道文化的研究,开始了从儒释道文化研究向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研究的大转变。
四、新的起点与信仰所在
2015年5月,我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日记博物馆和河北省国学学会在同一天同一会场先后宣布成立。我首先在馆院中间嘉立起一座净高2米6的毛主席象,在曲阳雕刻厂选用的湖南汉白玉石,特向厂家提出要雕刻一座背着手的。当时厂长说有现成的招手的你选一个马上就可以运走,我说特设计背手的西院等待多长时间,厂长说最快一个月。他长问为什么非要刻向后背着手的,我说等刻好好后再告诉你因由吧。
经保定市文明办申报,河北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将日记博物馆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函育基地,我同时把日记博物馆列为河北省国学学会社会实践研学基地,把这两个名称做成电子光的大字安装在日记博物馆后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厅的房顶上。当时因我用了“研学”二字还曾引起争论,一些人说有“游学”这个词,还没有听说“研学”这个字眼,等等。我身为河北省国学学会会长,称学会为社会实践研学基地并无不妥。过了几年,"“研学”二字在社会上开始流行,这看起来也象一种巧合,其实是我的信仰所在。
2016年初,在博物馆院中央国旗杆下嘉立的大红宝巨石上,我让人刻印上党微,写上“信仰”二字。当时有人对我写“信仰”二字感到陌生----让人不理解。经过十年的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历程,验证了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意义所在,同时也验证了我创建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目的所在,体现了日记博物馆建馆基石上“信仰”二字的内涵,更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的价值和意义。上述我说的都是真实案例,今天我又说是“八项规定改变了我”,巧合只是现象,信仰才是真理。
需要说明的是,我放弃了儒释道文化研究,并不是反对学习儒释道文化。因为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进入新时代和信息化时代,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不能一概文化复古和精神复古,尤其是糟粕文化和封建思想文化更不能复古。我们现在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八项规定以政治局为表率,以上率下;八项规定精神是针对广大党员而言的。作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员,我们深入学习领悟八项规定五个方面的精神内涵。如果用两个字来诠释学习的态度和思想境界,那还是“信仰”。
五、学史铸魂与前景展望
从2015年建馆,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经过十年的风雨奋斗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荣获全国先进社会组织、国家二级博物馆、5A级社会组织以及省市级多项荣誉,我个人荣获全国十人之一的薪火相传红色基因杰出传承人称号。2021年,完成向建党百年献礼任务后,开始研发日记博物馆内涵中“五史五魂”红教文化体系,即学党史铸党魂、学军史铸军魂、学国史铸国魂、学民族史铸民族魂。学史铸魂红教文化是对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已在国家注册了“日记银行”“红教文化园“五史五魂红教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用日记构铸红教文化,以信仰传承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全国人民的记忆银行。按照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把日记博物馆这所红色大学校越办越好。
此文根据2025年6月12日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大思政课在日记博物馆开课康殿英馆长讲话稿《是信仰不是巧合》整理。
发布于:河北省嘉喜网-配资门户网官网-实盘杠杆配资-配资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