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 沧海阅铭
编辑 | 沧海阅铭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自权威媒体
9 月的南海一周之内,先是菲律宾船只悄然闯岛被驱,后是美军核潜艇低调进驻,这两件事接连发生,真的只是巧合吗?
这艘被菲律宾媒体吹成 “威胁超双航母” 的美军核潜艇,到底有何能耐?面对它的到来,中国又早已布下了怎样的应对之策呢?
9 月 16 日的清晨,黄岩岛还笼罩在薄雾里,十多艘菲律宾公务船就已悄悄靠近,它们没开 AIS 信号,想趁着天色暗,从不同方向偷偷钻进中国领海。
可中国海警早就盯着这片海域,菲律宾船刚一越线,巡逻船就靠了上去,先是用喇叭喊话警告,明确告知他们已经越界,接着划定了临时航路管制区,让他们立刻退出。
见菲律宾船迟迟不动,海警船果断开启水炮,一道道水柱精准地挡在菲律宾船前方,没一会儿,这些试图挑衅的船只就没了底气,只能调转船头,灰溜溜地退了回去。
有意思的是,以往菲律宾只要在南海有动作,媒体都会大张旗鼓地报道,这次却格外安静,连主流媒体都没提半个字,毕竟 “上门挑事反被怼” 的场面,实在没什么好炫耀的。
这场失败的挑衅也让菲律宾开始着急,他们很快就想到了找 “靠山”—— 美国。
仅仅过了七天,9 月 23 日,菲律宾苏比克湾就迎来了一位特殊的 “客人”:美国海军 “俄亥俄” 号巡航导弹核潜艇。
但熟悉南海局势的人都清楚,这可不是一次普通的停靠,苏比克湾对美军来说是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1992 年因为菲律宾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美军不得不从这里撤走,此后多年都没敢高调回来。
现在美军核潜艇突然进驻,明摆着就是菲律宾在黄岩岛吃亏后,急忙搬来的 “救兵”,美国也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把军事力量重新部署到南海前沿,想给中国施压。
可这场 “援兵” 登场,真能如菲律宾所愿吗?
“俄亥俄” 号刚到苏比克湾,菲律宾媒体就疯狂吹捧,《达沃报》直接称它为 “史无前例的终极大杀器”,还说它对中国的威胁,比两支美军航母打击群加起来都大。
这种说法听着吓人,可稍微了解点军事的人都知道,这里面水分不小。
这些年中国早就建起了完善的反航母体系,东风 - 21D、东风 - 26 这些 “航母杀手”,速度能超 10 马赫,还能机动变轨,美军航母在南海根本不敢靠近,更别说发挥作用了。
菲律宾媒体故意把核潜艇的威胁吹得这么大,说到底就是想给自己 “壮胆”,也想让国内民众觉得 “有美国撑腰,我们不怕”。
可这种过度渲染,反而暴露了他们对中国防御实力的不自信 —— 要是真有底气,又何必靠夸张的言论来安抚人心呢?
可这艘被吹上天的 “俄亥俄” 号,到底是艘怎样的潜艇?它的真实实力真的像菲律宾媒体说的那么可怕吗?
要是把时间倒回上世纪 80 年代初,“俄亥俄” 号刚服役的时候,它的定位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那时候它是美军的战略核潜艇,专门用来搭载洲际导弹,是美国全球核威慑体系里的 “重量级选手”。
冷战时期,苏联和美国在军事上较劲,18 艘 “俄亥俄” 级核潜艇组成的水下力量,就像一把把藏在深海里的 “核尖刀”,随时能对对手发起战略打击。
那时候的 “俄亥俄” 号,肩负的是维护美国核霸权的重任,地位相当特殊,谁也没想到,几十年后,这艘原本用来 “扛大旗” 的战略核潜艇,会被改造成一艘专门打常规战争的 “武库艇”。
苏联解体后,美军突然发现,手里的战略核潜艇有点 “过剩” 了,毕竟没了苏联这个主要对手,就算少几艘战略核潜艇,也足够应对俄罗斯等国家的威胁。
而且战略核潜艇有个缺点,用途太单一,除了执行核威慑任务,别的活儿基本干不了,造价还特别高,放在和平年代,有点 “大材小用”。
美军琢磨着,与其让这些核潜艇闲置,不如改造一下,让它们能适应常规战争。
2002 年,美军最终决定,挑选 4 艘 “俄亥俄” 级核潜艇进行改造,“俄亥俄” 号作为这个级别的首艇,自然成了改造的 “试验品”。
改造的过程不算简单,工人先是拆掉了它原本的 24 具洲际导弹发射筒,其中 2 具直接移除,剩下的 22 具,每具都进行了重新设计,改成了能装 7 枚 “战斧” 巡航导弹的发射管。
这么一算,改造后的 “俄亥俄” 号,一下子就能携带 154 枚 “战斧” 导弹,火力直接翻了好几倍。
美军还特意保留了 2 具特种部队运载舱,能送 “海豹” 突击队悄悄到敌方近海,既能远程打击,又能搞特种渗透,任务弹性比以前大多了。
从战略核潜艇到 “武库艇” 的转变,也能看出美军的战略思路在变 —— 不再只盯着核威慑,而是更注重常规战争里的实战能力。
改造完成后,“俄亥俄” 号的纸面数据确实亮眼,资料显示,它的水下排水量约 1.87 万吨,最大航速能超 20 节,最大潜深 240 米,静音性能也不错,据称能降到 120 分贝以内,有传言说甚至能到 95 分贝,但这个数据的真实性,一直没人能证实。
再加上它携带的 “战斧” 导弹,射程能超 1600 公里,命中精度还不到 10 米,不管是打机场、雷达站,还是指挥中心,都能精准命中,单看这些数据,“俄亥俄” 号确实像个 “狠角色”。
可很少有人注意到,这艘潜艇从服役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说是一艘 “老爷艇” 也不为过。
而且南海虽然水深,水文条件复杂,看起来适合潜艇隐蔽,但中国这些年在南海布下的反潜网,可不是 “纸糊的”。
想靠一艘老潜艇,在南海 “藏得住、打得响”,恐怕没那么容易,那么中国到底布下了怎样的反潜网?面对 “俄亥俄” 号的威胁,中国又有哪些应对之策呢?
想在茫茫南海找到 “俄亥俄” 号这样的核潜艇,可不是件容易事,但中国早就有了应对的办法 —— 先在天上布好 “眼睛”。
太空中有专门的卫星盯着海面,不管是潜艇浮出水面换气,还是伴随的保障船只,只要有动静,卫星都能捕捉到。
白天靠光学镜头,晚上有红外探测,就算潜艇想借着夜色隐蔽,也很难逃过这些 “太空千里眼”。
空中的力量更不用多说,运 - 8 反潜机经常在南海巡逻,机身上装的声呐浮标一投下去,就能监听水下的声音,只要潜艇发动机运转,就可能被捕捉到信号。
空警 500 预警机更厉害,它的数字阵列雷达能看 470 公里远,就算是隐身目标也别想躲,有时候潜艇刚露出一点痕迹,就被它牢牢锁定了。
还有 JY-27A 反隐身雷达,350 公里外的目标都能抓得准准的,这些空中力量加起来,就像在南海织了一张 “天网”,潜艇想偷偷溜进来,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
当年美军 “康涅狄格” 号核潜艇在南海撞上海底山脉,就是因为行踪早被摸清,藏都藏不住,这也能看出中国空中监测的实力。
光能发现还不够,还得有能拦得住的 “盾牌”,中国在海上早就准备好了多层防御。
055 大驱常年在南海巡逻,它的相控阵雷达专门盯着低空飞行的 “战斧” 导弹,这种导弹飞行高度低,想靠普通雷达发现不容易,但 055 大驱的雷达能精准捕捉,一旦发现目标,就能立刻通知其他舰艇做好准备。
054A 护卫舰更像是 “水下猎手”,船上装的反潜鱼雷和火箭深弹,只要发现潜艇的踪迹,就能立刻发起攻击。
有时候几艘 054A 护卫舰一起行动,形成的反潜圈,连小鱼都很难漏过去,更别说 “俄亥俄” 号这么大的核潜艇了。
空中还有歼 - 16 带着反舰导弹巡逻,要是潜艇敢浮出水面,或者有保障船配合,这些战机就能迅速出击,形成立体打击。
其实对付 “俄亥俄” 号,还有个更直接的办法 —— 盯着它的 “后路”。
现在菲律宾给美国开放了 9 处军事基地,克拉克、苏比克这些地方都是美军的落脚点,也是 “俄亥俄” 号可能的补给和藏身之处。
潜艇再厉害,也得靠基地补给油料和弹药,要是没了基地,它就成了没根的浮萍,可这些基地,全在中国的火力覆盖范围内。
东风 - 17 高超音速导弹,射程能到 2500 公里,还能变轨,想拦根本拦不住,要是真有需要,几分钟就能打到这些基地。
轰 - 6K 带着长剑 - 20 巡航导弹,能打 2500 公里远,从中国本土起飞,就能覆盖菲律宾的美军基地。
055 大驱的鹰击 - 21 导弹更狠,末端速度 10 马赫,1500 公里内的目标说打就打,根本不给反应时间。
有时候我觉得,美军把潜艇派到南海,反而把自己的弱点暴露了 —— 基地就在中国火力范围内,潜艇的补给线随时可能被切断,这种情况下,就算 “俄亥俄” 号有 154 枚导弹,又能发挥多大作用呢?
这次美军派 “俄亥俄” 号来南海,表面上是给菲律宾 “撑场子”,实际上藏着不少无奈。
这些年中国的反航母体系越来越成熟,从卫星侦察到导弹打击,形成了完整的链条。
美军航母以前在南海想来就来,现在却不敢随便靠近,就算在 1000 公里外,也得提防东风导弹和鹰击导弹。
没办法,美军只能换个思路,派核潜艇来试试水。可核潜艇的优势是隐蔽,一旦被发现,威慑力就大打折扣。
中国的反潜网越来越密,“俄亥俄” 号想在南海藏住,难度越来越大。
有时候看美军的动作,会觉得他们有点 “病急乱投医”—— 航母不敢来,只能靠一艘老潜艇撑场面,这反而说明他们在南海的军事优势越来越小,想靠单件武器威慑中国,显然是打错了算盘。
菲律宾以为搬来美国这个 “靠山”,就能在南海占到便宜,可实际上,它更像是美国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美国之所以愿意帮菲律宾,根本不是为了菲律宾的利益,而是想借着菲律宾的基地,在南海牵制中国。
要是有一天,美国觉得在南海的投入大于收益,很可能会毫不犹豫地撤走,到时候菲律宾怎么办?
而且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南海争议,这些年和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南海开展了不少合作,一起开发油气资源,一起维护航行安全。
菲律宾要是能放下对抗思维,和中国好好谈,肯定能得到更多实惠。
可现在菲律宾一门心思靠向美国,甚至允许美军在自己的土地上建基地,这相当于把自己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一旦发生冲突,最先遭殃的很可能是菲律宾自己。
从这次事件里,我更能感受到中国在南海的底气,这种底气不是靠一两件先进武器,而是靠多年建设起来的体系化能力。
从天上的卫星、预警机,到海上的驱逐舰、护卫舰,再到水下的声呐网,中国已经建起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不管是核潜艇还是航母,想在南海挑衅,都得先掂量掂量。
更重要的是,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发展,不想在南海搞对抗,这些年中国在南海建了不少灯塔、港口,为各国船只提供导航和补给服务,就是想和周边国家一起把南海打造成 “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有时候我会想,南海局势其实很清楚 —— 美国想靠军事力量维持霸权,可中国已经有了维护主权的能力,菲律宾想借外力谋私利,最终很可能得不偿失。
未来的南海,肯定是和平合作的声音越来越大,对抗的声音越来越小,这是大势所趋,也是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所在。
嘉喜网-配资门户网官网-实盘杠杆配资-配资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