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盘弹出‘L3自动驾驶可用’的瞬间,感觉像提前摸到了未来!”2025年,华为智驾L3在问界M9等车型上开启测试的消息,迅速在车友圈引发热议——从网友晒出的实测截图来看,车辆在福龙路以46km/h时速平稳行驶,系统实时显示路况与距离,只需等待L3法规正式落地即可解锁全功能。与此同时,长安、比亚迪、宝马等车企也纷纷拿到L3测试牌照,一场关于“高阶智驾谁先落地”的竞赛已然打响。但欢呼背后,“事故谁担责”“功能边界在哪”“法规何时明确”等问题,仍让这场“L3狂欢”藏着不少待解的悬念。
先看当下的“L3测试版图”:从已曝光的测试牌照分布来看,不同车企的进度差异明显。长安汽车以17张牌照领跑,覆盖深蓝SL03、阿维塔11等车型,成为目前布局最广的车企;赛力斯(问界)紧随其后,手握11张牌照,问界M9、M8及享界S9(t)、智界R7 ultra被传为首批搭载车型,华为智驾的技术加持让其备受期待;而比亚迪、宝马、奔驰等则各持1张牌照,分别以汉EV、i7、S级为测试载体,谨慎推进。这种“头部车企抢先试,others稳步跟”的格局,既体现了L3技术的高门槛,也暗示了行业对“先落地即占先机”的共识。
华为智驾L3的测试动态,无疑是最大焦点。有测试用户反馈,开启L3功能后,车辆能自主完成跟车、车道保持、加减速,甚至在轻微拥堵路段实现“脱手行驶”,“双手离开方向盘时,系统会通过仪表盘提示‘当前L3模式,责任由厂家承担’,安全感比L2强太多”。但也有人发现,目前测试仍限定在高速及城市快速路等“简单场景”,遇到施工路段、突发横穿行人等复杂情况,系统会提前10秒左右发出“请接管车辆”的提醒,“还做不到完全‘脱手躺平’,复杂路况仍需人随时准备介入”。这种“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正是L3与L4的核心区别——L3是“系统主导,人辅助”,而L4才是“全程无需人介入”。
“事故责任划分”是用户最关心的核心问题。网友直言“L3再先进,撞了算谁的?”其实早在测试阶段,行业就有共识:根据国际通行的L3定义,在系统激活的范围内,发生事故由车企承担主要责任。有业内人士透露,华为已为L3车型投保专属责任险,“若因系统决策失误导致碰撞,车主无需报个人保险,直接由华为对接理赔”,这也回应了不少人“怕担责不敢用”的顾虑。但争议仍在——如果系统在碰撞前突然退出,或提醒接管时留给车主的反应时间不足,责任该如何界定?“比如系统只给3秒反应时间,人来不及接管,这到底是系统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有律师指出,目前国内尚无明确的L3事故责任划分法规,“测试阶段的责任承诺,还需后续国标落地才能真正‘有法可依’”。
法规落地进度,直接决定L3何时能“从测试走向民用”。虽然工信部已发放测试牌照,但L3对应的国家标准仍未正式出台,这也是不少网友质疑“现在测试早了点”的原因。有消息称,L3国标草案已进入最后审核阶段,可能会限定“仅在高速及封闭道路使用”“最高时速不超过120km/h”等条件,同时明确车企、用户、监管部门的责任边界。“法规没落地前,就算车辆有L3功能,也只能在指定测试路段用,普通用户买了车也用不上。”一位车企工作人员坦言,目前的测试更多是“技术储备”,目的是在法规出台后能第一时间量产交付,“谁先完成测试、谁的技术更成熟,谁就能在L3市场抢占先机”。
除了华为,其他车企的L3进展也值得关注。长安深蓝SL03的测试用户反馈,其L3系统在“拥堵跟车”时表现更细腻,“加减速比华为更平缓,像老司机开车”;比亚迪汉EV则侧重“低能耗下的智驾”,“开启L3后,百公里能耗比人工驾驶低1.2度,兼顾智能与节能”;宝马i7、奔驰S级等豪华车型,更注重“高速场景的稳定性”,“在120km/h时速下,系统对弯道的预判比L2精准,几乎不用人修正方向”。不同品牌的差异化优势,也让未来的L3市场“不止一种选择”——追求科技感选华为系,看重舒适选长安,在意豪华质感选BBA,用户可根据需求“对号入座”。
不过,也有理性声音提醒“别过度神化L3”。有老司机试驾后表示:“L3在大路确实比人开得稳,但遇到无车道线、暴雨大雾等场景,还是不如人灵活。”还有人担心“长期依赖L3会让人‘退化驾驶能力’,万一系统突发故障,人可能反应不过来”。这些顾虑也促使车企在技术迭代中加入“防退化设计”,比如华为L3系统会定期提醒用户“请手动驾驶一段距离”,若连续7天仅用L3模式,会暂时限制功能使用,“倒逼用户保持驾驶熟练度”。
总的来说,华为智驾L3上车测试,标志着国内高阶智驾正式迈入“从L2到L3的关键过渡期”。对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开车更轻松、责任更清晰”的时代即将到来;对车企来说,测试阶段的技术积累与用户反馈,将决定未来在L3市场的竞争力。但在法规落地、责任划分、场景覆盖等问题彻底解决前,L3仍需“稳扎稳打”。毕竟,智能驾驶的终极目标不是“比谁先落地”,而是“比谁更安全、更可靠”——只有当系统真正能应对绝大多数路况,责任划分有明确法规支撑,L3才能真正从“测试尝鲜”变成“全民普及”的日常。
嘉喜网-配资门户网官网-实盘杠杆配资-配资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